阅读历史 |

第 51 章(1 / 3)

加入书签

虽然在心理上更偏向于丁桂珍,但到底是没亲眼看到全过程,就目前的状况来看,尽管林璐芝咄咄逼人到有些不正常的程度,可眼睛也是会骗人的,单纯因为自己的偏好就断定一件事儿在简梦菡认为非常不理智。

所以......没有比交给警察叔叔更棒的决定了!

别说他们的辅导员杨倩婷本身太过年轻,就算是一个经验老道的主任级人物,在这种事情上的解决方法都会偏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不希望挑起学生们的仇恨是一方面,也是为了不闹大影响学校的对外形象。

毕竟哪个学校出了偷舍友东西的小偷这种事儿属于负面.消息,有临北大毕业的学生走路上听见都要格外留意两耳朵,更何况校领导院领导了,这种事儿好像在公开批评他们管理不力似的。

也因此早早地就交代过各个辅导员,凡是不好的消息能压就压,像这种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怀疑偷东西的事儿,只要拿不出证据,辅导员基本上就是和稀泥,如果有证据,也不过就是让人还东西加道歉。

本着不大肆宣扬的原则,到底怎么处理的很多围观的非当事人是不知道的,没准丁桂珍没偷东西,在这种静悄悄的处理方式下也会被误解成偷了东西心虚才不声张。

可以说到最后也不一定会有人给丁桂珍澄清一下误会,她的整个大学生涯也会因此受到不可磨灭的影响,以至于对整个三观和性格造成打击。

有些恶意受到外界攻击的人会在潜意识里对人群与社会产生排斥,也许自己没察觉,可在待人接物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,如果做的是要经常和客人见面的工作,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,从而影响倒工作质量。

一旦工作做不好,这生活压力只能一天比一天大,带给人的变化完全是持续负面。

有时候一件小事绝对能称得上是人生转折点,交给并不算完全公平的年轻辅导员去解决,还不如一开始就闹大,当着警察的面,总不可能再有人能把和稀泥的话说出口。

然而这个提议一出口,似乎给许多人都造成了冲击,不仅是双方当事人,围观的同学们也议论纷纷,大家在这之前都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报警的大事儿,现如今的MP3虽然价格也很昂贵,要一个工厂工人近两个月的工资,可为MP3报警的也着实是少数。

而且大家都是同学,以后还要一起生活上课小几年,关系闹太僵总是不好。

显然丁桂珍也有这种种的顾虑在里边,一时间没能立刻接口说出确定要报警证明自己清白的话来,只是把视线落在走廊对面斜靠在门板上的简梦菡身上。

还是那副一如既往的随意样,好像刚才的报警的提议只是她随口一说,当事人接不接受都不影响她的看戏的心情一样。

也就是这种漠然的态度才让犹豫着的丁桂珍猛然惊醒,意识到现在正在被刁难的是自己,不是其他的任何人。

这周围一圈圈的人并不会因为这件事产生什么影响,会被伤到的只有她自己,现在根本不是顾忌同窗情谊的时候,人家为了赶她出宿舍,已经连诬陷都用上了,她是烂好人,可烂好人不等于圣母包!

简梦菡已经给她开了扇窗,只要有勇气,她就能推窗而出,把满口胡言的林璐芝从掌控形势的位置上推下去,而如果她一直没能下定决心报警,也没有人会帮她打电话。

就算简梦菡有手机,她也没必要在丁桂珍自己都还在犹豫的时候替她报警,每个成年人都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
如果丁桂珍现在是拼命反抗却被压迫的状态,出于人道主义精神,她肯定是会帮忙的,可人家明明有的选择,就没必要让她代劳了,不然之后出了什么问题反而落埋怨。

这一点丁桂珍突然间有了深刻的认识,一咬牙就同意了报警的提议,“没错!警察是公正的!梦菡,我能不能借用一下你的手机打电话?”

因为刚说了当事人都不能外出,不然有把赃物转手的可能,让别人帮忙报警或者借手机都很正常,简梦菡转头就回房间从自己床上把私人手机扒拉了出来,再出来的时候,林璐芝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。

她自己清楚的很,整件事就是子虚乌有,甚至那个在她口中不见了的MP3现在依旧待在她书包的小夹层里,手一摸就能摸到,真要仔细开始盘查,根本藏不住。

尽管到时候她也可以厚脸皮的和警察说自己记错了,一直记着MP3放在桌上才以为它丢了,可这个理由着实牵强的很,大家又不是傻了,都能猜到她的心思,一句恶毒绝对跑不了。

许多人往往要等到事情已经不可挽回的时候才能想到严重的后果,但在做决定之前就想不到这些东西吗?

静下心来思考肯定也都能想到的,只是被最初产生想法时那种过于美好的憧憬与期待蒙住了双眼,觉得事情会像预测的那样发展,好像大家都是她想像中的工具人一样。

也可以说是一时冲动,但这种冲动不是可以轻易原谅的,那样反而是在害人,让她觉得自己就算做错事也不会得到惩罚,下次只会更隐蔽的使坏,不纠缠你也会把手段用在别人身上,成为一个完全无法拯救的社会蛀虫。

等丁桂珍在众目睽睽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