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17章 蝗灾现,药王功大进(1 / 3)

加入书签

洗漱完,吃过早餐,他背着篓子匆匆出了门。

昨天培育了八只蜜蜂,今天得去看看它们。

他特意去了一趟自家的苞谷地,每一株苞谷苗的腰上都挂着至少两枚饱满的苞谷。

看上去非常壮实。

他的目光扫过东边的那些苞谷苗,敏锐的发现一些叶片被虫子啃咬出了一个个缺口。

每种害虫的进食方式都不一样。

有的害虫偷偷潜伏在叶片的背面吸食茎叶中的汁液。它们喜欢在叶片的叶脉上咬出一个小洞,像吸血一样吸食汁液。

这种多为幼虫。

很隐蔽,不易被农夫发现。

还有的虫子喜欢从叶片肉质最厚实的地方下口,咬出一个个不规则的虫眼。

此刻发现的却是叶片的边缘被啃咬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缺口。

说明这次出现的害虫有着强大的口器,它们可以像切割机一样,一轮一轮从叶片的边缘向深处均匀啃噬。

秦牛仔细辨认后,发现这是蝗虫留下的痕迹。

随后,他在地面又发现了一粒粒大小不同的棕黑色虫屎。呈颗粒状,表面较为粗糙。

他更加确定这就是蝗虫干的。

严七管家上次就提醒过有多地出现虫灾的迹象。

前不久又发了一次洪水,这只会加剧虫灾。

秦牛的苞谷地上次除过虫,而且清除得相当干净。

没想到这次又出现了害虫。

而且从叶片的啃噬痕迹,以及地面散落的虫屎来分推断,绝不是什么幼虫。而是存在着不少成虫。

蝗虫卵在合适的气温下孵化需要半个月左右。

如果气温低,甚至可能需要20天以上。

孵化为若虫后,它们每隔七天的样子蜕皮一次。大约需要蜕皮五次才能变为成虫。

秦牛上次除虫到现在也才一个月不到。

按理说,就算出现蝗虫也只是二龄,三龄若虫,不可能出现大量成虫才对。

这些成虫到底哪来的?

从旁边地里过来的?

有这种可能,但是与他这亩劣田相邻的土地,基本上每隔半月到一个月左右就会除虫一次。

他们地里的庄稼长势虽然不如秦牛的好,但是并未看到明显虫害。

这说明不具备让蝗虫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条件。

那就只有一种可能,这些蝗虫是从别的地方飞过来的。

蝗虫具备一定的飞行能力,它们把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得差不多后,便会成群结队的迁移。

秦牛最近一直在忙各种事务,对这亩苞谷也就没怎么关注。

发现存在虫害的痕迹后,他连忙放下背篓,进入田间仔细巡察了一遍。

有多株苞谷苗的叶片都出现了被啃咬的痕迹。

可能就是这几天发生的。

那些啃咬的痕迹看上去相当新鲜。

植物的叶片具备自我修复能力,时间稍微长一点,伤口便会自我修复。

他的种植经验不算丰富,但是辨识虫踪技能已经有一定水准。

可以通过叶片伤痕的新旧来分辨虫子是否还在附近。

进入田间巡视时,不时有一只只受惊的蝗虫跳起来,然后逃到其它植株上。

有的蝗虫还趴着背,正在交配。

不把它们收拾了,很快就会在地里产下大量虫卵。

一只雌蝗虫,一次可以产下两百多枚虫卵。

这是一个超级恐怖的繁殖速度。

在气温、湿度、食物都不错的情况下,两百只雌蝗虫只需一个月左右就能繁殖四万只若虫。

试想,那四万只若虫要是再繁殖一次,那可就是数百万只蝗虫了。

也就是说,最多只需要两个月,就能形成超级蝗灾。

秦牛随手抓了一只蝗虫。

它的体型相当大,差不多有成人的小指那么粗了。通体青绿色,这便于它们隐藏。

后足强壮有力,末端布满锯齿状棘刺。

它用力蹬秦牛的手掌时,扎得秦牛一阵疼痛。它的嘴里吐出褐色液体,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得太撑,一用力就给吐出来了。

“不对,这不是普通蝗虫!它们的口器不但要更为强大,而且肋下隐藏着两道金色纹路,这应该是一个发生了进化的新品种。”

秦牛取出笼子把这只雌蝗虫关了起来。

随即又出手抓了几只,都是同一个品种的蝗虫。

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后足强劲有力,口器极为发达,而且体型要比普通蝗虫更大一些。

还有就是它们的短距离飞行能力也是非常强悍。

一般来说,越强大的虫子,消化速度也越快。

比如秦牛现在养的那些白蚁,特殊蚁种的食量要大很多。

他的苞谷应该再过十几天就能收获了。

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被蝗虫给糟蹋了。而且要是成虫在地里大量产下虫卵,肯定会对下一批庄稼造成严重威胁。

“看来又得除虫了!”

上次除虫,他还只有一只二级闪电工蚁可用。

现在已经有了大批特殊蚁种,甚至就连三级白蚁都已经有了两只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